2025年3月25日,小许顺利从日本东北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毕业。回顾这四年的本科生活,酸甜苦辣皆有。这篇博客将通过多个模块来回顾我四年来的一些重要节点,以此纪念我的毕业。

Zhihao Xu's blog
2025年3月25日,小许顺利从日本东北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毕业。回顾这四年的本科生活,酸甜苦辣皆有。这篇博客将通过多个模块来回顾我四年来的一些重要节点,以此纪念我的毕业。
当前学术界认为俯冲带中的元素循环影响地震活动,但具体机制不明。日本学者大柳良介与冈本敦通过调查日本俯冲带中含碳流体与地幔物质的反应,从碳循环的视角提供了俯冲带地震机制的新见解。
在日本地震学界中,偶尔可以听闻仙台曾在1616年遭受过一次海啸。然而,这究竟是否是真的?日本东北大学灾害科学国际研究所的蝦名裕一教授通过调查一系列史书试图解答了该问题。
锦屏中微子实验作为世界最深的中微子观测实验,得益于底噪水平较低等优势,被广泛期待可以观测到大量的地球中微子。本文围绕《Geoneutrinos at Jinping: Flux prediction and oscillation analysis》对锦屏中微子实验的可观测地球中微子数量、噪声来源等进行了总结。
在为期整整3天的春之学校中,我还与森重先生探讨了很多关于地球科学和物理学的其他问题。在本文杂谈篇中,我将围绕岩石粘性率的测定、板块的物理模型、停滞板片、地球中微子介绍一些有趣的话题。
本文继理论篇介绍了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实际计算出的地幔对流结果,并围绕这些结果阐述了瑞利数、计算区域形状、岩石相变等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文末还对如何再现出更加真实的地幔对流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2024年3月,日本规模最大的地震研究机构之一的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举办了春之学校活动。在此次春校中,共有10个研究室提供了五花八门的研究课题。其中,小许参加了《地幔对流的数值模拟》课题。本文将围绕基础理论进行介绍。
今年2月末以来,日本关东地方持续发生着小地震。这些一连串的地震是否预兆着大地震的来临?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可以安心度过接下来的日子?本文对日本政府的紧急报告作了要点翻译,希望供广大旅日华人参考。
面对地震预测难题,随着学科间的交融,有诸多其他领域的学者加入了解决难题的行列中。本文将围绕《Earthquake forecast via neutrino tomography》一文,介绍一种立足于粒子物理学的地震预测理论。作为人类目前已知的最轻粒子,中微子或许可以为我们揭开地震预测难题的答案。